当前位置: 对口援疆>>图片新闻>>正文
二次援疆女医生——马启敏的天山情怀
2017-06-27 16:52   审核人:

4月的中原大地,春色正浓。

距离河南省3000公里之遥,地处中蒙边界的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族自治县,最低气温却还在零度以下,最高气温也不足十度。

4月15日,一夜的大雪把道路覆盖的严严实实。天刚蒙蒙亮,马启敏被一阵急促的电话声惊醒,一名高危产妇提前临产,急需手术,马启敏顶风冒雪匆匆赶往巴里坤县医院……已记不清这是马启敏二次援疆以来的第几台手术了。

有人问马启敏,你上有老下有小,身体又不好,三年之中,两次援疆,图个啥呀!

马启敏淡然一笑:“我和天山有个约定!”

人物小档案:

马启敏,女,中共党员,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妇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2015年赴新疆巴里坤县医院援疆半年,2017年2月再次来到巴里坤,援疆时间为一年半。

首次援疆的六个月里,她吃住在医院,做手术一百多例。

马启敏齐耳短发,身型瘦削,面庞白皙,说话干净利索。2015年5月,马启敏主动请缨,作为我省第七批援疆医疗队员来到巴里坤。巴里坤位于天山北麓,与蒙古接壤,农牧人口7.98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里平均海拔1650米,一年里有大半年时间都是冰雪封山。由于地广人稀,山里的牧民看一次病,往往要先骑马到乡镇,再坐公共汽车到县城,光路途就需要半天时间。刚到巴里坤县人民医院,马启敏发现这里的条件还赶不上内地乡镇卫生院。马启敏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巴里坤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她迅速组建了妇科门诊、妇科病房,把原单位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规范技术移植到了巴里坤医院。当地医护人员技术差,她就天天坐门诊、带学徒,每天查房,手把手倾囊相授,把自己20多年的临床专业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医务人员,让许多危重病人转危为安。

52岁的哈萨克女牧民加力塔依拜斯行,直到现在逢人还说:“是河南的马大夫救了我的命!”那年10月,她入院时已陷入昏迷。当时其宫颈肌瘤与婴儿头一样大,已多天不能正常排便,连续4天出现尿潴留,生命垂危。因肿瘤较大,手术风险性不言而喻。马启敏和同事反复查询患者病历,充分评估手术中的各种风险,研究制定手术预案。尽管手术前作了十分全面的准备,但因肿瘤较大,没有解剖层次,手术中仍是险情不断,困难重重。手术从早上11点延续到下午4点多,手术成功了,马启敏却晕倒了……患者住院7天痊愈,出院结算时仅自费400元钱,这对长年靠低保生活的哈萨克夫妇,感动地热泪盈眶。

第一次援疆的六个月里,马启敏带领巴里坤县医院的同事,先后完成恶性肿瘤手术1例,子宫全切术18例,妇科手术46例,高危妊娠孕妇剖宫产50多例,其中开展新技术保留子宫动静脉上行支的筯膜内子宫切术,为全疆首创,填补了新疆自治区的空白。最忙的时候马启敏一天就做了六台手术,连吃饭都没离开手术室。

援疆的日子里,无论是白天黑夜,周末还是节假日,只要遇到疑难病人,或急诊手术,马启敏总是随叫随到,从无怨言。新疆的同行都敬佩地称她为“妇产科里的120”。就在援疆结束即将返程的前一天晚上,刚整理好行装已准备休息的马启敏,又被急促的电话惊醒:从下劳坝乡冒雪转来一名中央性前置胎盘大出血休克高危孕妇急需手术。她闻迅赶到手术室,马上组织抢救。从凌晨两点一直忙到早晨6点,终于使母子转危为安。早上8点,一脸疲倦的马启敏踏上了返回安阳的行程……

六个月工作是充实的,但马启敏也有诸多遗憾:全县妇女“两癌”筛查工程刚刚启步;自己主持的妇科微创项目已经开始采购设备……在县里召开的欢送会上,面对县领导和医院同仁的不舍,马启敏郑重承诺:“只要有机会,我一定重返巴里坤!”

二次援疆,她是援疆队伍中派往巴里坤自治县唯一的女队员。

首次援疆回到安阳后,马启敏依然与巴里坤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新疆的同事也常常给她通报巴里坤的情况:她走后“两癌”筛查工作暂停,一些高难的妇科手术也开展不起来了,许多危重病人又开始转诊……不过也有好消息:由她主持申请购置的腹腔镜设备已经进到医院了。这些情况让马启敏对巴里坤魂牵梦绕。2017年春节前,我省决定选派第九批援疆干部进疆,巴里坤县医院点名向马启敏发出邀请,早已有了天山情结的马启敏二话没说,再次抛家别舍,背上赴疆行囊,成为河南省第九批援疆干部中唯一两次进疆的医疗专家,也是派往巴里坤县的唯一女队员。不同的是这一次是一年半时间。此次援疆,马启敏被任命为巴里坤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除了在妇产科负责临床医疗之外,她还承担了医院大量的医疗管理和业务培训任务。

3月1日,巴里坤县政府召开援疆干部欢迎会。第三天,大多数队员还在适应环境、倒时差,而马启敏已站到了手术台前。3月15日,在马启敏的主持下,巴里坤县医院援疆专家首次联席会议召开,7名来自安阳的援疆专家与巴里坤县医院相关科室确定了新项目开展方向。计划每名援疆医疗专家援疆期间,至少要培训2-3位当地医疗人员,尽快把内地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巴里坤医院生根发芽,为巴里坤“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3月22日是个普通的日子,但对于马启敏和巴里坤医院来说,却有着特别的意义。这天上午,马启敏在完成一台急诊手术后,接着主持了该院首例妇科腹腔镜手术,为身患卵巢囊肿八年之久的朱某,实施腹腔镜下双侧附件切除。这例手术,标志着巴里坤医院妇科微创手术走到全市同级医院前列。而这个项目,早在马启敏2015年第一次援疆期间就开始申请立项。今年一到巴里坤,她就立即开始人员选拔、配件购置、技术培训和手术演练。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圆了马启敏两年前的梦,同时也开启了巴里坤医院的一个新时代,标志着该院妇科手术已进入到微创领域。今后,巴里坤女牧民们做妇科微创手术,再也不用翻越天山……

为方便牧民就医咨询,她建起马大夫在线微信群。

如今,微信已成为人们最常用的信息沟通工具,就连天山深处的农牧民们也用上了微信。

在第二次赴疆途中,马启敏就一直在与巴里坤的同事用微信进行交流,讨论患者病情,查阅病历、研究手术方案。

这让马启敏突发灵感:建立一个“马大夫在线”微信群!说干就干,“微信群”很快建立起来了。群里有县医院同事、危重病人、偏远地区交通困难的复诊患者,以及12个乡镇卫生院的医生。一方面可以随时随地与圈内的同行沟通,实现多方会诊;另一方面又方便患者咨询,可有效解决偏远乡镇农牧民看病难的问题。大红柳峡乡的牧民萨妮娅,是受益于“马大夫在线”的首位患者。她从100多公里外的住地赶到县医院就诊,却忘了带在乡卫生院的B超检查报告和化验单,马启敏让她通知亲属用微信发来化验单,迅速为她完成了诊疗。居住在县城的妇女巴克,是马启敏第一次援疆时诊治过的一位患者,到现在还保持着联系。巴克经常通过微信,向马启敏寻医问药,她说:“马大夫快成了我的私人医生了”。截至目前,“马大夫在线”群里已有100多名成员,患者称这个群为“我的家庭医生”,同事称其为“24小时的马大夫热线”。

她心中有工作,有患者,有牧民,却掩藏了亲情……

马启敏很坚强,但她的内心却很柔软。启程前一周,家中患病的老人想在她出发前,到北京复查疾病。她带着老人匆匆北上,奔波两天才联系好住院,而当天下午她又必须赶到郑州参加全省援疆干部的培训。担心进疆后自己的胃病影响工作,她利用在郑州培训的空隙做了一次胃镜检查,由于时间紧,没等医院检查结果出来,就踏上了援疆的征程。今年2月20日,是马启敏自郑州登机进疆的日子,也是老人正式接受专家会诊的日子,还是马启敏胃镜检查出结果的日子。这一天,她电话不断:北京、郑州、巴里坤、安阳,一天打了三十多个电话还没有把话说完……

马启敏的父母都已年迈,身体不好,需要照顾。临行前,为了不让老人担心,马启敏特意对家里瞒住了要去援疆一年半的时间。出门时,78岁的老母亲站在楼道里目送她离去,泪眼婆娑,马启敏不敢回头,却早已泪湿满襟。她的女儿大学毕业,刚进入医院工作,无论是在业务上,还是生活中,也正需要母亲的指导和关怀。而现在,母女俩只得通过手机进行沟通。“我爱我的家人,但我更放不下巴里坤的牧民。”马启敏说:“内地像我这样的医生很多,但这里的农牧民患者更需要我,巴里坤更需要我。”仰望天山,山顶白雪皑皑,常年不消,唯有雪莲花傲雪盛开,迎寒吐艳。

有人说,马大夫就像这圣洁的雪莲,救治苍生。而马启敏说,我只是河南众多援疆干部中的普通一员,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来疆工作,我无怨无悔!

高原留情,天山做证,马启敏的故事阐释了无数援疆人的边疆情怀与无私奉献。

关闭窗口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83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6500000038  网站地图
开办单位:365-体育在线
主办单位:365-体育在线办公室
承办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息中心 新ICP备12001288号-4